震后互救
震后互救是指已經(jīng)脫離危險的人和專門的搶救人員對壓埋在廢墟下的人進行營救。
1 互救的原則
安全第一
互救時一方面要注意救援者的自身安全,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對被救者造成新的傷害。
先救近后救遠
先救附近被埋壓人員,不要舍近求遠,以免錯失救人的機會。
先救命后救傷
每救一個人,首先保全生命,把其頭部露出,使之可以呼吸,馬上去救別人。盡量在有限時間內救更多的人。
先救易后救難
要注意先救有呼救聲的,先救容易救的,這樣才能提高救援的效率。先救容易救出的人,達到多救人和擴大救援隊伍、獲取救援信息的目的。
2 互救措施
找尋被壓埋人員的方法
詢問:找熟悉情況的人指點;
查看:按照當?shù)鼐用窳晳T或在門窗附近尋找;
傾聽:俯身趴在地下面仔細聽尋,與被壓埋者對話以及敲擊物器聯(lián)絡;
分析:根據(jù)房屋結構,分析倒塌建筑的狀況,判斷被困人員的位置及其生存情況。先確定,再行搶救,防止意外傷亡;
組織:有組織、有秩序分區(qū)包干查找。
科學挖掘
營救時要妥善加強壓埋者上面的支撐,防治營救過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。
挖掘時要注意保護好支撐物,清除壓埋阻攔物,保證壓埋者生存空間。在使挖掘機械時要十分謹慎,越是接近壓埋者,越應采取手工操作。
沒有起吊工具無法救出時,可以送流汁食物維持生命,并做好記號,等待援助。
救人時,應先確定壓埋者頭部的位置,用最快速度使頭部充分暴露,并清除口、鼻腔內的灰土,保持呼吸暢通。然后再暴露胸腹腔,如有呼吸或心跳停止,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按壓。
壓埋者不能自行出來時,要仔細詢問和觀察,確定傷情;不要生拉硬扯,以防止造成新的損傷。
對埋壓時間較長的人員,注意避免被困人員的眼睛受強光刺激。
地震現(xiàn)場急救
開放性傷口要盡快清創(chuàng),并用敷料或其它潔凈物品包扎、止血。轉送醫(yī)院后徹底清創(chuàng),肌注破傷風抗毒素。
對四肢骨折、關節(jié)損傷的壓埋者,應就地取材,用木棍、樹枝、硬紙板等制作簡易夾板實施固定。固定時應顯露傷肢末端以便觀察血液循環(huán)情況。
對呼吸心跳停止者應清除掉口腔、鼻腔中的泥土,保護呼吸道暢通,立即進行心臟復蘇。
搬運受傷人員
搬運昏迷的傷員,平臥后將頭部轉向一側,以免嘔吐時引起窒息。
休克傷員應平臥,盡量減少搬運,迅速轉送醫(yī)院。
對于脊椎損傷者,搬運時要避免加重損傷。對脊柱骨折者搬運時要格外注意:頸椎骨折搬運時要保持頭部與身體軸線一致,要用圍領等方法固定后在搬運;胸腰椎骨折搬運時身體保持平直,防治脊髓損失。有截癱時同樣要按上述方法搬運,防治加重脊髓損失。所有脊柱骨折都要用平板搬運,途中要將傷員與平板之間用寬帶妥善固定,盡量減少顛簸對骨髓造成的損失。
若只有一位救護員采取的方法:
扶行法:適宜清醒傷病者。沒有骨折,傷勢不重,能自己行走的傷病者。
背負法:使用老幼、體輕、沒有骨折、傷勢不重者,如有上、肢,脊椎骨折不能用此法。
爬行法:適用于在狹小空間或濃煙的環(huán)境下的清醒傷者或背負昏迷傷者。
抱持法:使用老幼、體輕、沒有骨折、傷勢不重者,是短距離搬運的最佳方法。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。
若有兩位救護員可采取的方法:
轎扛式:使用于清醒傷病者。
雙人拉車式:適于意識不清的傷病者。
若有三人或四人為救護員可采取的方法:
平托式:三人或三人以上平托,適用于脊柱骨折的傷者。
(來源:楚雄市地震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