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楚雄市司法局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,銳意改革、先行先試,以“四個聚焦”奮力推進司法所規(guī)范化建設極大提升司法行政隊伍的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,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現(xiàn)代化和法治化筑牢了穩(wěn)固的基石。
——聚焦司法所規(guī)范化建設,面貌狀態(tài)全面“換新”。司法所是聯(lián)系群眾最緊密、服務群眾最直接、提供法治服務最便利,是司法行政機關的最基層單位,是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,承擔著維護社會穩(wěn)定“第一道防線”的作用。近年來,楚雄市司法局扎實落實司法部《司法所規(guī)范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(2022—2024年)》要求,積極爭取省、州項目支持和當?shù)馗鞑块T密切配合,共同推進16個司法所“升級”。


完善基礎設施強保障,不斷改善司法所業(yè)務用房功能,所有司法所業(yè)務用房均合理設置了人民調解室、行政復議室、社區(qū)矯正室、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功能室。用好數(shù)字技術提效能,16個司法所配備了“云嶺法務通”觸摸查詢一體的法律服務智能自助終端,為群眾提供法律自助咨詢、指引、答疑等服務,全力推行“窗口式”“智慧化”辦公模式,充分發(fā)揮基層司法行政“小窗口”維護社會穩(wěn)定“大格局”的重要作用。蒼嶺司法所被司法部評為“全國模范司法所”。
——聚焦基層行政隊伍建設,基層堡壘全面“加強”。司法所不僅有“顏值”,也得有“力量”。楚雄市司法局不斷加強基層司法行政隊伍建設,對司法所全體人員開展全覆蓋輪訓,深入推進“法律七進”工作,全面提升履職能力。通過向社會公開招聘等方式充實司法所力量,全市共配備62名司法協(xié)理員,協(xié)助開展法制宣傳、人民調解、安置幫教等工作,有效緩解了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。


緊握“學習關”,定期組織開展業(yè)務能力集訓專題培訓活動,促使全體職工深耕業(yè)務知識,不斷提升人員素質和服務能力。
——聚焦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,治理效能全面“優(yōu)化”。在穩(wěn)步推進司法所規(guī)范化建設的同時,楚雄市司法局還將司法所作為公共法律服務向基層延伸的陣地,依托司法所設立的16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,綜合開展法律咨詢、法律援助、法律需求指引等工作。


不斷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和力量向基層下沉,深入推進“八五”普法工作,以“法律七進”為載體,以落實“誰執(zhí)法誰普法”普法責任制為抓手,全方位滿足群眾法治需求,顯著提升民眾的法治意識與法律素養(yǎng)。全面深化“1名村(居)法律顧問+N名法律明白人”行動,組織開展“4?15”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、“民法典宣傳月”“12?4”國家憲法日及民族佳節(jié)普法宣傳活動,巧妙融合法律顧問的專業(yè)洞察與“法律明白人”的本土智慧,通過“漢語+彝語”雙語法治宣講、法律咨詢、非遺花燈編唱、普法三字經(jīng)等普法宣傳形式,推動普法工作更接地氣、更具活力。
目前,全市共培育出法律明白人1501名,其中村(社區(qū))按每個村社區(qū)不少于6名法律明白人的標準,培育出947名法律明白人。城鎮(zhèn)住宅小區(qū)、機關、企事業(yè)單位、群團組織、社會團體共培育出554名法律明白人。
——聚焦“幸福調解”化解矛盾糾紛,群眾幸福感全面“提升”。楚雄市司法局堅持黨建引領,深入踐行法治為民的宗旨,謀細做實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“一張網(wǎng)”,推進資源整合、機制重構、科技賦能,做實人民調解、行政調解、司法調解“一站式”服務,創(chuàng)新行政爭議實質化解聯(lián)調聯(lián)控機制,樹好“幸福調解”“一面旗”,適時開展深度案件分析與研判,實現(xiàn)關鍵事件與復雜矛盾的即時共享,預判風險,前置干預,有效遏制矛盾升級,顯著提高矛盾化解率,切實做到調解機制高效務實,調解方式便捷惠民,矛盾糾紛案結事了,人民群眾幸福滿意。


2025年一季度,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800件,調解成功785件,成功率98.13%。